
〈2014某一天〉、〈伊刑事法,真相或幻覺〉刊出後,一些人士的反應是暴怒。
他們不是生氣伊斯蘭黨,而是對作者在下本人我,大為不滿;從他們的暴力語言文字看來,大有除之而後快的心理。
奇怪了,又不是我主張推行伊斯蘭刑事法,干嘛把怒氣發在我身上?
為甚麼不對哈迪阿旺、莫哈末沙布、聶阿茲等伊斯蘭黨領袖生氣?為甚麼不去質問遮遮掩掩的民聯其他領袖?
我想了想,自己似乎是鐵達尼號的雷達員,發覺情況不對,郵輪趨向冰山,於是通報眾人。
這時,眾人卻都沉浸在狂歡派對的高潮中,對這個派對的闖入者,怒目相向,埋怨破壞他們的興緻,干擾了派對,然後開始怒罵。
又或者,我走入“國王的新衣"故事中的場景。每個人都知道國王沒有穿衣服,眾人夾道圍觀,卻沒有人正視真相,而是集體催眠的歡呼:“國王的新衣好漂亮喔!"
這時一個小孩不識趣的喊道:“國王根本是赤裸的,哪來的新衣!"
我的意思是說,大家都知道伊斯蘭黨沒有放棄伊刑事法,但是,很多人抱著不要看,不想聽,不願知道的心態,加上身邊眾多催眠師念念有詞,於是,集體幻想以為伊刑事法已經消失了。
本報報導和評論之後,一些人選擇不相信,說是錯誤、扭曲。但是,真相一一攤開,事實擺在眼前,他們不能抗拒,只好暴怒叫囂以對。
大家究竟應該把鐵達尼號帶到安全航道,還是遷怒於雷達員?
眾人要繼續堅持國王穿著新衣,還是接受國王是赤裸的?
本報的報導和我的評論,用意不是破壞伊斯蘭黨,打擊民聯,而是把真相告訴讀者,讓大家進行判斷和選擇。
同時也讓伊斯蘭黨和民聯知道,它們也同樣可以進行判斷和選擇。
它們可以繼續用布幔遮起,告訴大家沒這回事,繼續在穆斯林和非穆斯林面前說不同的話語。
或者,換個思維,它們也可以坦誠認真看待,避免選民唾棄,而放棄伊斯蘭刑事法和伊斯蘭化議程。
我相信,後者才是明智的選擇;從這個角度著眼,本報報導和評論,反而是幫了它們。
至於有人說我數學不好,伊刑事法不會過三分之二門檻,2014年的某一天不可能來到。
我簡單回應,西馬165個國會選區,70%是穆斯林過半數的選區,16%是非穆斯林過半的選區,14%參差;東馬57個國會選區,穆斯林過半數者,大約近半。
是否已經三分之二,算一算;即使未到,再過10年,也肯定到了。
初級數學是加減乘除法,高級數學是程式法(equation),明白吧!
我並不願意有一天,人們哀聲嘆道:“有個評論人曾經寫過2014某一天,早知如此……"(星洲日報/馬荷加尼‧作者:鄭丁賢‧《星洲日報》副總編輯)